吴凡:小学生最易得近视,建议每天保证“户外+2小时”

康明眼科医院
2020-05-30

在国家对疫情强有力且有效管控下,6月初各中小大学也相继开学,假期过程中因为用眼习惯的问题,大多数孩子的近视度数又有了一定的增长,那么开学以后如何用眼呢?这篇文章将引用全国政协委员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对中小学生的用眼建议。

吴凡院长表示,近视“可防不可治”,应当及时开展近视防控有关干预活动,提高近视防控技能。她建议,应该明确将“通常情况下应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”“不得挤占体育课”等要求纳入对学校的管理规定,将近视率与升学率一样纳入对学校、老师的评价指标,并建立督导检查和评估考核及追责机制,从制度上保障落实。

同时吴凡院长在今年的两会上也提出了《关于落实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关键措施的提案》。除了对孩子的要求以外,也需要社会对孩子近视的重视,提出了“社会共治”模式,创造社区支持环境,解决一些孩子户外活动“无人看护”、“社区无同龄玩伴”的“痛点”问题。

吴凡院长表示控制近视刻不容缓,不是儿戏。根据2018年对全国112万名6至18岁儿童青少年的近视调查,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3.6%,并呈现近视低龄化趋势,“尤其在小学阶段快速上升”——从小学一年级15.7%飙升到六年级的59%。同时,中学生高度近视问题严重,高三年级高度近视(近视高于600度)的学生人数占到近视总人数的21.9%。

吴凡院长告诉记者,除了影响儿童青少年学习、生活质量和未来择业,近视还具有遗传性,会长远影响人口素质,带来社会负担和经济损失,“改善青少年视力健康状况迫在眉睫”。


分享